当“吃草”变成一种潮流沙拉轻食如何“拼”出助农就业双赢局
“唰—唰—唰”,打单机发出有节奏的声响,一张张印着全国各地收货地址的订单鱼贯而出。与此同时,在上海青浦的一家沙拉轻食工厂内,工作人员正埋头装盒、打包,忙个不停。
当新鲜、健康的沙拉轻食,邂逅新电商平台拼多多,“优质产品+潜力渠道”的组合,在碰撞中催生出意想不到的丰饶果实。每一笔飞来的订单,正悄然转化为田间地头的稳定收入与工厂车间的就业岗位,书写着小产品带动大民生的生动故事。
时光回溯至2010年,彼时生鲜电商之风乍起,这家工厂的创始人姜方俊与众多弄潮儿一样,投身于会员订阅式生鲜配送服务的洪流。然而,行业风云变幻,他如绝大多数的探索者一般未能穿越周期,转型成为必然的抉择。
“转型没有外界想象中得简单,资金、供应链、市场潜力等等因素都影响着判断。再三考察思量后,我们决定迈入窄小深重的行业,选择了沙拉轻食赛道。”为了从源头保障产品质量,姜方俊决定建立自己的轻食工厂。从2016年首个有机农场在江苏常州正式开园,到2023年投建上海智能沙拉轻食工厂,姜方俊在沙拉轻食这片领域里,日益精进,步履坚定。
当线上消费成为时代主旋律,姜方俊和团队亦乘风破浪。2023年11月,他们登陆拼多多,意图叩开更广阔的线上市场。未曾想,仅几个月时间,店铺就跃居拼多多同类目产品销量首位。“入驻前,我们曾心存疑虑,以为平台用户与品牌定位契合度不高。”令姜方俊和团队惊喜的是,除了20-35岁的年轻人群,拼多多上50岁以上的群体也同样青睐沙拉轻食,健康饮食的意识觉醒早已跨越年龄界限。拼多多店铺上线后,销量如春笋般节节攀升,销售份额逐渐占据线上渠道头部位置。
汹涌的订单背后,离不开拼多多对商家线年下半年以来,拼多多相继推出“百亿减免”“新质商家扶持计划”等助农惠商举措,多方位帮助商家降本增效,增强生意的确定性。今年4月,拼多多推出“千亿扶持”计划,拟在未来三年投入流量、资金等资源超1000亿元,构建高质量发展电商生态,实现用户、商家、平台多方供应。具体而言,一方面减免技术服务费、推广服务费等开支,在运营端为中小商家降本减负;另一方面通过流量、现金等超额投入激发需求端,助力中小商家寻找确定性增长,完成新质转型。
平台“双管齐下”,为姜方俊的公司提供了快速成长的沃土。据他介绍,拼多多不仅在补贴活动上给予了大力支持,帮助活动商品日销量达到平常的2倍;还考虑到沙拉轻食产品的食用时效特殊性,特别为其牵线运营成熟稳定的冷链物流,将“舌尖的旅程”压缩至令人心安的48小时之内。
“平台是我们洞察市场的‘瞭望塔’。”姜方俊透露,每隔两三个月,公司电商团队便会与拼多多平台业务小二开会,获取最新消费风向、制定阶段运营策略。从碗装、杯装的便捷沙拉轻食,到根茎类、叶菜类的鲜菜组合,姜方俊带领团队在拼多多上不断发力,扩大产品线年销售额达数百万元,“2025年我们会继续与平台合作,进一步扩大线上市场份额”。
对姜方俊团队而言,拼多多平台的巨大流量,既打开了广阔的蓝海市场,亦提出了品质的持续考验。这份“拼”出来的好成绩,其内核是一场关于“好品质”与“好技术”的双向奔赴,一次跨越地域的味觉共鸣。
“你或许想不到,我们拼多多店铺的购买主力并非一二线城市精致白领,而是‘小镇青年’。”姜方俊表示,在拼多多上日益活跃的小镇青年们,不再满足于单纯的“低价”,他们对品质、健康乃至一种更精致的生活方式有了强烈追求,开始寻求与一、二线城市同步的味觉体验与生活品质。
一份沙拉轻食的品质好坏,原材料十分关键。姜方俊公司生产的沙拉轻食“好品质”源于那广袤的田野。“目前我们在全国有10大联盟基地,基地种植总面积超3万亩、年产量过万吨,覆盖吉林、内蒙古、甘肃、河北、江苏、云南、海南等省(区)。”姜方俊介绍,公司与10大联盟基地建立了合作包销模式,即每年向各基地签订种植品类、种植方式、销售体量合同,到成熟季蔬菜产品只要质量达标,就会全部收购代销。这种模式实现了沙拉轻食原材料从种植到产量到品质的稳定、可控。
好品质的另一重“守护”,则在上海青浦的智能工厂里无声上演。工厂里,沙拉菜叶需用5℃以下的冰纯水清洗,前后共历经三次筛选、四重消毒清洗的严苛处理,且每道程序用时不低于60秒,以保障异物、农残、大肠杆菌等全部洗去。其中,为了保障不合格菜叶挑拣的准确率,姜方俊在无尘车间里采用了AI机器视觉识别技术,守护每一片菜叶的“安全”。“这里的食品安全质量,不仅能达到GAP标准,甚至比国际知名连锁商超高。每一袋从这里启程的沙拉,都怀揣着原料与成品的双重检测报告。”姜方俊透露 ,公司每年投入数百万元用于产品检测,只为守护用户的食品安全,“我们不是抽检,而是每盒必检”。
姜方俊从IT行业跨至创新农业做轻食,优势在于认知结构与垂直行业人士不同,“我能够跳出行业看问题,更容易有创新思维”。从常州到上海,从资产投入到AI赋能,姜方俊的创业之路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:以技术创新驱动食品安全与效率革命。
这场“革命”不仅带来产业迭代升级,更在田间与车间悄然织就了一张促就业的网络。每一个新工厂的落成、每一笔新订单的产生,都意味着新一批就业岗位的诞生和种植基地的扩张。姜方俊介绍,随着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单量攀升,其建设的工厂越来越多,仅上海、常州两个工厂就为附近地区提供了约300个就业岗位。未来,公司在武汉、成都、深圳、天津、北京会继续建3.0版本工厂,将会为当地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。
与此同时,公司对原材料需求的提升,也将带动定制化基地种植面积的进一步增加。这种“订单农业”模式,一方面确保了工厂获得稳定、高品质的原材料供应;另一方面,更是为基地所在地的农民吃下了稳产增收的“定心丸”,解除了“菜贱伤农”“农产品难卖”的后顾之忧,显著带动了农民增收。
目前,姜方俊合作的基地种植规模超3万亩,预计惠及农民超2000人。他以生菜为例解释,每斤种植成本约为0.8元,收购价为1.2元,高于线下批发市场价格,“我们会预付20%-30%的订金,然后按照每月实际采收情况现金结算,绝不拖欠。”姜方俊指出,这种合作模式保障了农民有稳定的现金收入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。
每一次技术的迭代更新、每一份沉甸甸的检测报告、每一次包销合同的签订……都是身处都市霓虹或是小镇烟火的消费者,可以用平价安心享用一份高品质新鲜沙拉轻食的底气。在“千亿扶持”计划的扶持下,拼多多与姜方俊团队不仅合力丰富着餐桌的风景,也如涓涓细流般,润泽着从田间到工厂的就业土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