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游(NineGameSports)官方网站-体育创造传奇

当前位置: 主页 > 行业洞察 > 健康轻食

人大物理系学霸卖轻食年入4亿

发布时间:2025-08-08 03:43   浏览次数:次   作者:小编

  九游官网app

人大物理系学霸卖轻食年入4亿(图1)

  他出身名校物理系,却一头扎进油烟弥漫的餐饮行业;他本可安稳就业,却选择了一条父母眼中疯了的创业路;他用十年时间,将一家小小的轻食店做到年营收超4亿元、门店超百家、完成三轮融资的行业头部品牌。

  他就是超级碗FOODBOWL创始人高松,一个用理工思维颠覆传统餐饮规则的餐饮极客。

  2015年,当高松告诉父母,自己毕业后要去开餐厅时,得到的回应是:你是不是疯了?

  在他们的传统观念里,名校毕业生的出路应该是体制内或高大上的白领职位,餐饮行业显然不在考虑范围内。

  但高松的选择并非一时冲动。在人大物理系本科期间,他就对经营餐厅产生了浓厚兴趣。2013年毕业后,为系统学习餐饮管理,他特意赴中国台湾高雄大学餐饮管理研究所深造。

  在准备毕业论文期间,两个美国快餐品牌Chipotle和Sweetgreen引起了他的注意——它们介于传统快餐与正餐餐厅之间,强调快速、现制现做与高品质健康快餐。

  一看到这个品类,我立刻清晰地知道自己想做的正是一个标准化、连锁化、健康化的餐饮品牌。在接受《中国企业家杂志》采访时高松回忆道。

  创业初期,高松在北京太阳宫附近租了个大房子,既当办公室又作仓库和研发厨房。那时团队每天邀请朋友来试吃,但碍于情面的好评毫无价值。

  于是他们改变策略,开始在周边写字楼扫楼发传单,采用类似小饭桌的模式:每天公众号发布菜单,用户留言点餐后,团队成员骑着摩托车配送。

  这种笨办法却让团队收获了最线;顾客会当面说黑豆太咸了、用哪类食材会更健康,送完餐后我们立刻带回研发厨房改进。高松回忆,早期每天单量只有个位数,所有环节初创成员都亲力亲为。

  半年后,日单量从最初的八九单增长到八九十单,团队终于确信:这条路走对了。

  2016年6月,超级碗第一家门店在北京环球金融中心开业。但高松选择的轻食赛道并非坦途:中式饮食偏好热食、重口味,轻食冷、淡、生的特性与中国胃天然背离,导致复购率低,冬季订单更面临剧烈的波动。

  行业也曾起起伏伏。随着新元素、甜心摇滚沙拉等明星品牌相继退场,轻食赛道一度被打上看似热闹,实则风光难续的标签。但高松却将行业公认的难点视为突破口,围绕轻食进行了本土化创新。

  超级碗的产品理念可以提炼成八个字——中国风味,热烹轻食。高松解释道,所谓中国风味,是纳入典型的中式菜品,再做成更健康的版本。

  在超级碗的点单页上,既有香煎三文鱼、金枪鱼等传统轻食,也有番茄牛腩、菜饭、七味豆腐、鲜蔬锅等中式菜品。很多初次下单的顾客会发出这很不白人饭的评论。

  团队甚至讨论过一个极端案例:如果将麻婆豆腐减盐减油,这道传统家常菜是不是也可以是健康餐?

  这种本土化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。2024年推出的鲜蔬锅,单款产品就为超级碗增收20%,周复购率达到10%-12%。目前超级碗在外卖平台上的复购率为46%-48%,远高于轻食行业35%的平均水平。

  所谓模型,就是卖什么菜单、在什么位置、卖给哪类人、定什么价。这四件事一旦确定,成本结构、公司业绩表现就都已经写好了。高松解释。

  超级碗的模型就是开在商务区,以37~40元的价格带,把更健康的快餐卖给白领。高松总结道。这种精准定位让超级碗的单店日均营业额超过1万元,年营收超4亿元。

  早期在北京将台路自如寓开的社区店就是一次教训——青年公寓白天基本没人,与超级碗主做午市的产品模型完全不匹配,菜单也不适配晚餐需求,最终亏损一年后被迫关闭。

  这次经历让高松深刻认识到:轻食品牌的选址逻辑,本质是对目标客群健康需求场景的精准捕捉。

  当时超级碗升级设备引入万能蒸烤箱,却导致经典产品日式七味豆腐做不出原有风味。更换豆腐后,销售额骤降近20%,回访才发现很多顾客就是冲着那块豆腐来的。

  自此,豆腐事件成了团队的黑话,提醒大家在做决策时,要充分评估用户的需求。

  这些经历塑造了高松独特的经营哲学:创业就是在高速上修轮胎,车得往前开,轮胎该修还得修。不能为了把车修好,就停下来不前进了。

  他认为餐饮行业不是百米冲刺,而是马拉松,相比开得快,我们更想要做的久。

  创立第十年,超级碗将定位从更健康的麦当劳改为中国风味热烹轻食。这一转变背后,是高松对产品逻辑的深刻重构。

  早期超级碗追求爆品逻辑,但现在更倾向持续上新。很难有一个品永远爆,除非频次很低。一个东西每天都在吃,总有吃腻的时候。高松解释道。

  如今超级碗每个季度推出3-4个新品,每周二固定召开新品会,产品团队会点遍周边所有竞品试吃,下午带着测试数据开会——核心指标只有一个:复购率。

  最快的产品从测试到上线;其实一周就能看到这个品的复购率大概是什么样。高松谈到。

  这种高频迭代源于高松对用户心理的洞察转变:中国消费者对热食有执念。超级碗2023年进入上海时,有用户直接质问:轻食为什么不能热乎又好吃?这促使超级碗反思:健康餐不该被冷沙拉定义。

  他引用ChatGPT创始人山姆·奥特曼的观点:创新=(过往认知的重新组合+灵感一现)×反馈质量×测试速度。超级碗非常重视用户反馈,设有专门的调研组,高松本人还运营着小红书账号,直接与用户沟通。

  成立十年,超级碗门店刚过百家,在餐饮行业堪称龟速。高松坦言:看数字的话,这个速度放在任何一个行业里面都算非常慢的。但他认为,经历了无数坑和曲折才有了今天的单店模型效率,即便再来一次,我们依然可能还是这样的速度。

  2025年,超级碗计划新增30-50家店,重点加密华东区域,深圳作为大湾区起点目标8-9家,明年才计划提速。这种温和增长背后,是对管理边界的敬畏——直营模式下,门店扩张带来的组织复杂度呈指数级上升。

  超级碗目前的主流店型有三类:商场旗舰店、写字楼配套店和园区店。同时也在探索更多元的形式,如儿童友好餐厅——配备儿童洗手液、围兜、矮桌和专门区域,菜单设计成儿童能看懂的图文样式。

  对此高松解释:不只是年轻白领需要健康,小朋友也需要。有健康理念的父母,不愿意带孩子去吃传统垃圾食品。

  超级碗还与多个品牌展开跨界合作,如与福临门亚麻籽油合作升级烹饪用油,在北京、上海、成都100家门店推广富含Ω-3脂肪酸的健康餐;与明治保加利亚式酸奶推出轻食组合套餐,打造轻食好搭子。

  他正在探索直营外的更多可能性,希望未来5年内能做到2000-3000家店,也可能会通过新品牌去拓宽市场。

  截至目前,超级碗已完成3轮融资:2021年12月天使轮,2022年4月数千万元天使+轮(万物资本领投),2023年10月近亿元A轮(启承资本、挑战者创投、鞍羽资本参与)。

  启承资本合伙人万晓评价高松:他最打动我的地方,正是对经营餐饮的原生热爱,以及随着业务规模扩大,仍能保持开放,持续吸收、自我迭代的能力。

  从物理系学霸到餐饮创业者,高松用十年时间证明:跨界思维可以颠覆传统行业。他像解物理题一样经营企业——遇到困难,找解、破题,直到答案浮现。

  在健康饮食成为全民需求的今天,这个理工男的餐饮实验才刚刚开始。

  2、《对话超级碗创始人高松:规模不急一时,今年重点加密华东区域》,柳柳,商业弧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