娃哈哈的当务之急
负面舆论带来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。根据蓝鲸新闻的报道,7月14日,娃哈哈在某电商平台的日销量从前一天的“1万至2.5万”区间,下滑至“7500至1万”区间,7月15日则继续下滑至“5000至7500”区间。与此同时,娃哈哈关联直播的数量也在7月15日下滑至91,一个星期前的7月8日,这个数字是371。[1]
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2024年因娃哈哈集团创始人宗庆后去世在舆论上引起了大量关注,曾带动了娃哈哈流量和销量的双重上涨。飞瓜数据显示,2024年3月2日至3月9日期间,娃哈哈抖音官方账号的粉丝量一度从100万增长至500万。销量方面,以瓶装水为例,2024年娃哈哈瓶装水的市场份额从当年2月的4.17%增长至当年5月的20.04%。[2]
从短期来看,负面舆论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娃哈哈“国民品牌”的亲民形象,从而影响娃哈哈的市场份额。从长期来看,娃哈哈难以在产品创新上取得突破的问题,随着流量红利散去,将会再次暴露。
产品创新困难是娃哈哈长期的问题。自2005年推出营养快线年没有这样的大单品出现。
作为对比,多家曾与娃哈哈处于同一起跑线的企业,过去二十年都培养出了相应的大单品,或有较强市场影响力的产品,如农夫山泉的东方树叶、统一的阿萨姆奶茶、康师傅的冰糖雪梨等。
大单品对于饮料企业的意义,不仅在于贡献稳定的利润,还在于建立品牌认知。如农夫山泉的天然水大单品,不仅常年占据其营收的核心份额,还建立起了“健康”“天然”的品牌认知;可口可乐的经典红罐可乐作为全球销量最高的饮料单品之一,早已在消费者心智中成为“可乐”的代名词。
因此大单品的问题得不到解决,不仅会让娃哈哈再次陷入2024年之前多年增长停滞的局面,也会继续削弱娃哈哈的品牌吸引力,难以留住那些因情怀而为娃哈哈买单的消费者。
没有新的大单品出现的同时,维持娃哈哈基本盘的现有大单品,其竞争力也受到潜在威胁。如从去年开始,盼盼、李子园、三只松鼠,以及以娃哈哈前员工为核心团队的宗师傅等品牌,都推出了AD钙奶产品,AD钙奶赛道的竞争逐渐激烈。
2000年左右,娃哈哈开始进入快速成长阶段。2003年,娃哈哈的年销售额突破100亿元[3]。
娃哈哈这一时期的快速增长,与其1996年推出的AD钙奶和纯净水的热销密切相关。其中,AD钙奶推出第一年便生产10.7亿瓶,产值达到6.85亿元。[4]
果汁牛奶饮品的市场需求,在营养快线推出前已经得到了验证。2003年,小洋人推出果汁乳饮料“妙恋”,上市后很快在货架上占有一席之地。
2005年正值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期,社会节奏加快,中国消费者吃早餐难以兼顾营养和效率的痛点开始显现。
因此,2005年娃哈哈在电视投放的营养快线广告中,提出了“早餐喝一瓶,精神一上午” 的广告语。
此外,牛奶和水果是国民认知中“健康”“营养”的代表,这让牛奶与果汁的组合形成了优势。而娃哈哈在广告中突出的“一瓶满足15种营养素”,则强化了其营养丰富的卖点。
在分水岭一般的2013年之后,营养快线的规模开始萎缩,娃哈哈的新品也距离主舞台越来越远。